返回顶部

攀枝花市东区:勇挑率先发展重担,共筑业兴民富乐土

www.scol.com.cn  (2017-10-18 15:49:03)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陈君  

    9月中旬,攀枝花市东区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进出口商品展暨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上签约一批重大项目,涉及钒钛磁铁矿开发应用、康养休闲综合体等优势产业,总额达32亿元。

    带着项目走出去,主动作为谋发展,成为近期东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主题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区挑起中心城区率先发展的重担,建设产业兴旺、人民富足的新家园。以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不断丰富“康养+”产业内涵,促进经济发展;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为宗旨,推动民生工程建设,增加群众福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创新基层党建,筑牢组织堡垒,引领全面奔小康。

攀枝花市东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周良 摄影

    “腾笼换鸟”换出经济发展新动能

    9月11日,东区在北京举办“康养+”产业沙龙暨投资合作座谈会,推出了科创小镇、特色农业小镇、钛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等6个招商引资项目,此举正是东区当前发挥比较优势,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的具体实践。

    作为资源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东区如何处理产业发展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东区区委主要领导阐明了思路:以钒钛深加工、机械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为重点,发挥辖区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孵化基地等资源优势,引进培育新产业、新企业、新业态,推动工业“腾笼换鸟”“机器换人”。

    怎么个“换法”?一个路径是抓住环保治理机遇,同步推进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今年6-8月,东区依法关闭取缔一大批违法违规选矿企业,借此机遇淘汰落后产能,转而发展钒钛深加工、机械制造、节能环保等科技型高精尖产业。

    依托钒钛新材料孵化基地和钒钛交易中心创新驱动“双引擎”,发挥钒钛资源优势,东区正加速迈向新型工业引领区。如在高梁坪工业园科技小企业孵化基地,攀枝花钒钛新材料产业孵化器建成了6000平方米厂房及3000平方米办公生活配套设施,现已入驻邦通橡塑等多家企业和孵化项目。

    另一个路径则是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东区提出,努力建成“现代服务集聚区”,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67亿元,占GDP比重40%以上,加速打造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区。

    发挥阳光资源优势,东区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质量。东区出台了“康养床位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促进建成全国首家国际康养学院,创新推动康养与医疗、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经过近年培育发展,东区涌现出花舞人间景区、德铭菩提康养庄园等一大批康养产业“标杆”。

    此外,东区还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攀枝花电子商务产业园二期于今年6月开园,已入驻企业120家,实现线上线下交易额共计5.6亿元,帮助450人就业。在此基础上,东区正在规划打造一个以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先导性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攀钢重轨。王东 摄

   “精准扶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落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东区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涌现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在拿房票之前就看好了楼盘,打算在金海世纪城买套商品房。”近日,在攀枝花市棚改购房平台,东区港华棚改居民袁德松领到一张面额为509344.23元的房票,十分开心。

    今年5月,东区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棚改,拟投资60余亿元,货币化安置12292户、4万余人。截至10月11日,已完成“棚改”签约10712户,个人产权房屋签约率98.7%;已到位资金17.26亿元,约占总投资的28%。

    和袁德松一样开心的,还有曾经的下岗职工赖启斌。在政府帮助下,他到银江镇承包一片池塘,养了1000多只小龙虾。两个月前,这些小龙虾繁殖成功,他又养了1千斤鱼,近日开始靠接待钓鱼者。

    东区2014年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现象,2015年实现了城乡低保“并轨”。为帮助赖启斌等低收入人群提升生活水平,东区将人均月收入低于880元的城乡低收入群体列为帮扶对象,研究出台了“八大扶低专项工程”和19条“精准扶低”帮扶措施,已帮助2700余名低收入者提高了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上这么好的学校!”学生家长岳明敏感叹。2015年,东区政府与成都外国语学校签约,引资修建了攀枝花市成都外国语学校,今年秋季是该校首次招生。“该学校的投用结束了攀枝花市无优质民办基础教育的历史。”东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着眼住房、社保、教育等群众的基本需求,东区改善民生不遗余力。2013年至2017年,东区财政共投入4.36亿元,自筹资金3.73亿元用于东区民生工程项目实施。“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攀枝花市东区花舞人间景区。王东 摄

    制度创新 提升基层发展能力

    近日,东区银江镇的群众到村上办事,发现村干部和工作人员态度热情,效率也很高。其中,倮果村等新组建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配齐工作人员,分窗口为村民提供细致服务。

    变化从今年4月开始。为规范村级事务,银江镇各村将基层党建结构中村“两委”升级成为“三委”,即新建“村务监督委员会”,由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对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监督。

    由此,银江镇在各村探索建立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为议事决策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工作机构的新型村级自治组织体系,以制度创新,提升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

    泰隆大厦是攀枝花市最大的商务楼宇。东区区委组织部以泰隆大厦为“试验田”,成立了泰隆楼宇党委,为相关单位和企业人员提供“贴身服务”。

    据介绍,泰隆楼宇党委和红星社区相互提供法律、工商、税务、管理咨询、项目推介等方面服务。社区网格员、社工等人员和楼宇相关人员实现共享共用。

    推行“34866”工作法,为老旧社区提供更精细服务;公开考试选拔优秀青年,选好致富“领头雁”;开展“逢四说事”活动,解决群众身边事……东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