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葡萄地里看改革

http://www.scol.com.cn  (2017-07-12 10:54:17)  来源:攀枝花日报  
编辑:陈君  

    □记者 晏洁 彭莉 

  7月5日,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西区格里坪镇格里坪村的生态葡萄康养农庄内,一串串饱满晶莹的晚熟葡萄悬挂在碧绿的藤蔓间。本月中旬,这些美味即可“绽放”。

  今年,这里的早熟、中熟葡萄供不应求,晚熟葡萄的订单也早已签好,再加上以采摘为主的农事体验活动,葡萄种植户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谁又能想到,过去,这里土地闲置,土壤板结,无主导产业。

  从无人问津的荒地到“葡萄+康养”产业的“聚宝盆”,格里坪村的葡萄地里种出的不仅是葡萄,更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果实”。

  “好产业”成了农户的希望

  7月5日下午,格里坪村村民、葡萄种植大户谢贤浩走进果园,和工人们一起摘果、打包,忙得不亦乐乎。次日,最后一批约200斤的早熟、中熟葡萄,通过电商平台发往成都、重庆。至此,谢贤浩果园出产的2万斤早熟、中熟葡萄售罄,总收入达28万元左右。

  今年,谢贤浩家新种植的30多亩葡萄首次挂果,70%的挂果率让他心里满是喜悦。葡萄成熟后的热销,给他带来了第二重惊喜。“来地里采摘的人很多,每天都很忙。”6月初开园以来,平均每天有30余人到他家的葡萄园体验采果的乐趣。香甜可口的葡萄通过田园采摘、伴手礼及电商、微商等方式和渠道销售,市场涵盖本市、成都、昆明、重庆,甚至远销至上海、广州、珠海、北京等地。谢贤浩预测,明年的效益能翻一番,年收入至少达到50万元。

  2013年,在外打工的谢贤浩返乡探亲时发现,村里试种的葡萄口感佳,市场销售情况很好,于是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2015年10月,谢贤浩辞职回家,承包了30多亩土地,引进京亚、无籽白鸡心、雨水红等多个葡萄品种推广种植。同时,他还计划搭建长约380米的葡萄长廊,在葡萄地里种时令野菜,发展田园采摘和农家宴等体验式乡村旅游项目。

  “这些收入加起来,可比外出打工强,村民们都在自家土地上刨出了‘金娃娃’。”2016年,曾经在外跑运输的村民谢方礼,就尝到了规模种植葡萄的甜头,这一年,谢方礼家的2亩大棚葡萄实现纯利润7万多元。

  “有形之手”富了农户的腰包

  “这片土地近两年变化太大了,没想到荒地也能变成葡萄园。”格里坪村村委会主任郭先锋回忆说,以前,村民在这片土地上散种枇杷,基础设施跟不上,无专家指导,土壤日益板结,50多亩土地闲置。因经济效益差,村民们大都选择外出务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知名品牌。郭先锋说,2016年初,格里坪村依托当地的土壤、气候、市场等优势,积极推进生态葡萄康养农庄项目建设,引进11个葡萄品种,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然而,种植初期,多数农户持观望态度,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村干部带领种植户前往米易等地的葡萄种植示范基地考察,对接市农林科学院,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作技术指导,在小规模试种葡萄丰产丰收的基础上,村民们逐渐有了信心,20多户农民加入到葡萄种植的“阵营”中。

  “推进现代种植业,科技支撑是关键。”西区农牧局副局长刘荣超介绍,西区农林畜牧部门、水务部门、格里坪镇及市农林科学院,立足产业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大对葡萄产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先后完成水库进出通道硬化、水库坝基改造、太阳能提灌站和高效节水灌溉设施配备等项目。在政府“有形之手”的帮助下,葡萄农庄及周边农户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葡萄产业日益壮大,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链式发展”激活农村经济

  “目前,农庄正在抓紧建设体验以及葡萄文化展示中心,游客在现场就可以把葡萄制作成葡萄干、榨成葡萄汁,甚至酿成葡萄酒。”刘荣超介绍。农庄建成之后,将不局限于种植业,更要打造近郊休闲观光体验式农业等新业态,推动葡萄产业链式发展,辐射带动本地产业结构调整,搞活农村经济。  

  如今,占地面积139亩的西区生态葡萄康养农庄项目已经初见雏形:农庄占地4亩,水库及周边占地50亩,可种植葡萄面积85亩,目前已种植葡萄78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50余亩;葡萄园内硕果累累,它们将为农民带来甜蜜;阳光穿过已经搭建完成的200多米葡萄长廊,洒下片片绿荫;以简约风格打造的民宿农房正在有序推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