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核桃箐的新劳动方式

http://www.scol.com.cn  (2017-07-10 15:11:37)  来源:攀枝花日报  
编辑:陈君  

    □记者 梁波

  在交通便利、发展迅速、且有“山里江南水乡”之称的渔门镇,只有2个村民组、64户、312人的傈僳族村核桃箐,因为地处高山深处,信息、交通均闭塞,是全镇仅有的一个省级贫困村,村民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仅上过初中,由于没有什么产业,村民们几乎整天都在山里打转,家庭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最近几年,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让古老的核桃箐焕发新颜,村里通了硬化路,镇上来了工作组,县上农技专家进了村,城里帮扶单位派驻了驻村第一书记,核桃箐的村民眼界开了,手脚勤了,心思活了。

  7月初的一天,记者到渔门镇采访,镇党委书记刘文贵向记者说了一件新鲜事:“如今核桃箐村的村民们有了最新的劳动方式,而且与村里新发展的产业密切相关,是什么,保密,必须进村去看看。”

  马蜂养在房前屋后

  第一站,我们到了核桃箐村坪子组,这里是全村海拔最高的一个村民组,海拔大约2100米,背靠林海茫茫的牛滚凼梁子大山。

  在村民李付祥、谷成珍家,记者看见房前屋后的核桃树、花椒树上挂满了电脑音箱大的木盒子,正要走近,被同行的村支书饶桂林一把拽住,“小心,这是马蜂。”闻听此言,记者赶紧连退几步。

  为什么要养马蜂?谁都知道,“捅了马蜂窝”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然而核桃箐村民却不怕马蜂,因为马蜂是村民们生财的一个路子。原来,因为地处大山,在核桃箐的传统生产劳动中,村民往往背上一坨盐、几个干辣子、土豆就可以上山转悠半个月,为的是寻找马蜂窝,从蜂窝里取出蜂蛹下山卖钱。

  “不过,就算取了蜂蛹,也卖不了几个钱,而且还耗时耗力。”村委会主任李付明告诉记者,村里真正知道马蜂还可以作为一个新产业来发展,是源于镇上一个富裕村今年刚开始实施的一个新项目。

  这个富裕村就是靠近二滩库区的枇杷种植大村团结村,今年初,团结村村民在村支书李永辉的带领下,在枇杷树下养起了马蜂,一个蜂箱每年可取蜂蛹3次,取蜂毒0.3克,经济效益约1500元。镇上知道这个情况后,结合核桃箐村的特点,经过反复实地考察,决定启动强村帮弱村工程,把团结村马蜂养殖的产业复制到核桃箐村去。

  今年5月,核桃箐的首批养殖户确定为全村15户贫困户中的4户,李付祥、谷成珍夫妇就是其中之一,由团结村春辉农业专合组织向4家贫困户提供免费蜂包30个,义务向4家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

  自从分到了10个蜂包,李付祥、谷成珍除了忙地里的活,每天起早贪黑地精心伺候起了挂在树上的蜂包,按照技术员的要求,观察蜂巢变化、随时调整蜂箱高度、添加活性食物等等,虽然很辛苦,但夫妻俩觉得很充实。

  “以前从没有这样干过,不知道家里还可以养马蜂,更不知道除了卖蜂蛹,马蜂还可以取蜂毒卖钱,听说一克蜂毒的市场价是600元。”对于自己家的幸福生活,李付祥满是憧憬。他告诉记者,以前家里最大的产业就是几亩苞谷地,无论怎么拼命干,一年也只有几千块钱的收入,连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都成问题。现如今,村里通路、通信息,政府给自己家修了新房、引进了新产业,全家5口人的致富劲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足。

  据渔门镇党委书记刘文贵介绍,今年在核桃箐村帮助4户贫困户发展马蜂,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如果产业势头好、市场前景广阔,镇上准备帮助村里把马蜂做成特色产业,依靠牛滚凼梁子大山的地理优势,全村推广。

  首批蚕房落户村里

  第二站,我们到了村民李付才家。

  接到村干部的电话,29岁的李付才背着一背篓桑叶回了家,他一边细心地用菜刀切桑叶,一边笑着对客人们说:“等我把蚕喂了,再来给你们泡茶。”

  “听说你家的蚕养得好,这些客人就是专门来看你喂蚕的,不需要你泡茶。”村主任李付明随即招呼我们走进李付才家的蚕房,并告诉我们:在盐边北部已经非常普遍的种桑养蚕,在核桃箐村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养蚕是今年6月才刚刚起步的一项新产业,李付才是村里仅有的7户养蚕户之一,而且是唯一养了两张蚕纸的大户。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记者了解后才知道,其中还有一个贫困山村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下,在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真情实意的帮扶下,获得新产业发展生机的暖心故事。

  因为背靠大山,核桃箐村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村里的桑树很多、很茂密,但桑树的桑葚、桑叶都在岁月更替中消融在泥土里,没有产生一分钱的利益,在村里人的眼里,桑树和其他树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

  近年来,在县上、镇上的协调下,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成为了联系核桃箐村的帮扶单位,两家单位先后在村里投入了上百万的帮扶资金,为村里修路、建桥、改造电网、铺设互联网光纤,并各自派出了高泽峰、彭新航两个驻村第一书记。

  今年4月,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市交通运输局干部高泽峰带领核桃箐村村民下山销售桑葚获得了空前成功,只有64户人的核桃箐村,户均桑葚销售收入达到了1.5万元,这让村民们在笑逐颜开的同时,惊喜地发现原来山里的桑树这么值钱。

  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市公安局干部彭新航是今年5月4日到村里报到的。5月9日,他就组织9个年轻村民到种桑养蚕发展较好的惠民乡参观、考察,并聘请惠民乡养蚕大户陈建为村里的养蚕顾问。但是村里的村民对新产业仍有顾虑,要建蚕房、要投入资金,效果能好么?

  最终,彭新航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说服7户人养蚕,其中有两户贫困户。考虑到村民的实际困难,彭新航又回到原单位要来了3000多元扶持资金,在6月12日前后,为7户养蚕户建了蚕台,购买了蚕药、丝网等必备物资。

  6月下旬,当山下第三季蚕茧、核桃箐的第一批蚕茧即将进入销售期时,顾问陈建上山察看情况,向7户养蚕户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核桃箐村的蚕茧个头比山下的大、品相比山下的好,所有的养蚕户欢呼雀跃。

  7月4日,好消息再次传来,由于盐边县委、县政府今年引进了中丝集团落户盐边,根据渔门、惠民、永兴的蚕茧销售情况,今年蚕茧价格比往年几乎高了一倍,达到57元至65元的高价位。

  7月6日,记者接到彭新航的电话,电话里他异常兴奋:“现在村里剩余的57户全部强烈要求发展蚕桑,7户养蚕人现在正在积极准备着把首批蚕茧运送下山销售,预计户均当季收入能达到5000元上下,目前全村致富的情绪空前高涨,因为今年大约还可以养3季蚕。”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