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既有颛顼文化的历史坐标,又有阳光康养的现代触点;既是南丝绸之路的线性记忆带,更是农文旅康融合的立体试验场。
当阳光米易的攀西风情遇上文旅融合的时代命题,“点线面联动”正成为破题的核心算法——“以资源为基点+串联生态脉络+激活全域旅游的产业动能”=可持续的吸引力。
这套“方程式”正在产出明显效益——2024年,米易全县旅游综合接待收入110.13亿元,接待游客人数1008.36万人次。今年以来,截至5月底,米易实现旅游综合接待收入58.49亿元,接待游客人数583.04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 12.14%和13.21%。
以“点”为基:深挖特色资源
米易古称“迷昜”,意为被太阳迷恋的地方。当地立足“六度”禀赋,亮出文旅发展的独特“王牌”。
“六度”中,一是温度,米易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年均气温20.5℃,日照超过2700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二是湿度,当地相对湿度在65%左右,常年舒适干爽,对风湿性关节炎等一些疾病有着缓解作用。三是海拔高度,米易大部分地区处于1200米海拔左右,适合人类居住,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四是洁净度,森林覆盖率达64.7%,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4000个。五是优产度,作为全国少有的热作区,米易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美味不断,出产各类优质农产品80余种。六是和谐度,“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28个民族交融共生、和谐发展。
“老天爷赏饭吃”的米易,如何端好文旅“饭碗”?当地牢牢抓住“资源”这个工作中心点,围绕“阳光米易”品牌,将分散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以文化为锚点。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在颛顼龙洞景区开展,同学们通过参观与互动体验,亲身感受浓厚的颛顼文化。从颛顼龙洞到迷昜古城,米易将颛顼文化具象化,让《山海经》中的传说跃然眼前。傈僳梯田景区则推出原生态舞台剧《傈僳情韵》,傈僳族儿女身着盛装,纵情唱歌、燃情欢跳,手捧三杯酒、喜迎八方宾客,使千年梯田成为活态博物馆,实现了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
以生态为亮点。今年“五一”假期,芭蕉箐枇杷水乡景区异常火爆。当地依托万亩枇杷园与千亩荷塘,打造“枇杷观光+荷花观赏”双主题。来自泸州的游客赵毅感慨:“荷塘露珠配上一壶枇杷花茶,是画卷中的诗意人生。”同样是热门打卡地的还有普威绿野花乡,漫山遍野的果树郁郁葱葱,散发着诱人果香。当地依托农业观光,引进星空露营,让游客与自然更加亲近,也与浪漫更加亲近。
以产业为支点。新山傈僳族乡中山村村民带领游客走进芒果园,体验采摘乐趣;米易县稻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变身农耕体验课堂,给孩子们传授“稻菜轮作”的农业知识。米易通过持续做大河谷区10万亩粮经复合、中山区30万亩特色水果、高山区20万亩优质林果烤烟和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带”,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形成6个休闲农业景区、8个产业基地景区。
以“线”为脉:构建游廊黄金带
列车沿新成昆铁路一路南下,穿越连绵起伏的横断山脉。经过长长的隧道后,窗外的景色豁然开朗,米易到了。安宁河谷平原一派生机勃勃,蓝天白云与稻田交相辉映。奔腾流淌的安宁河,被称作米易的母亲河,灌溉着这片希望的田野,也孕育出阳光康养的走廊。
“每天晚饭后,我都会和老伴到安宁河畔散步消食。”来自德阳的徐伟,退休后带着老伴和一群朋友来到撒莲镇禹王宫村的鲜花里康养民宿康养。从“到米易”到“住米易”,这里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位于安宁河南岸的攀莲镇贤家村,以打造“中国康养第一村”为目标,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目前,贤家村全村从事康养产业的农户有400余户,单日最大接待能力可达1.5万人,年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吸引周边务工人员2000余人。
早在1993年,米易便提出“康养”概念,此后5次上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近年来,当地持续拓展多元化康养场景,形成新型康养地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群众自主参与、引入专业机构经营、政府主导服务兜底五种发展模式,每年吸引康养游客超百万人次。
除了“阳光康养”这条走廊外,米易还有一条农文旅融合“百里环线”。环线连接5个乡镇23个村、串联6个景区景点,以及众多特色农产品产区,新山村便位于这条环线上。日前,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的稻香咖啡馆外,停着20多辆来自外地的房车。古朴的外墙、透明的屋顶充满文艺气息,游客们一边喝着稻香咖啡,一边打卡拍照。在这条环线上,当地培育康养民宿和特色农家小院上百家,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舍变旅社。
同时,在该环线带动下,稻香咖啡、颛顼书院、阳光米易篮球主题公园等集采摘体验、农耕文化、人文研学、体育健身等于一体的新型消费业态也陆续出圈,不断激发文旅活力。
以“面”为体:绘制全域旅游3D图
点线交织成面,米易构建立体沉浸场域。近年来,围绕文旅产业,当地大力推进全域化布局、全时段开发,加快建设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看空间。从海拔超3000米的龙肘山杜鹃花海到安宁河畔的万亩稻浪,当地构建起立体的“生态博物馆”。从“天府稻香杯”微马赛2000余名参赛者齐聚米易,到米易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运动员有序训练,当地构建起充满激情的竞技场。
看时间。5月30日,以“中医惠民生 端午送安康”为主题的第三届米易中医药文化养生节举行,中医专家义诊、品尝养生餐食、体验包粽子等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同时,米易推出“清凉度假·在米易”“深呼吸·在米易”“中国年味·米易最浓”等30余个品牌节庆活动,举办枇杷节、赏花节、约德节,一年四季精彩不断,处处都是景、月月有活动、场场都精彩、四季皆可游。
看全域。聚焦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米易建成乡村旅游环线78公里、市民健身步道75公里,配套旅游服务中心19个、增设旅游导示牌500余个、景区停车场60余个。聚焦丰富消费场景,打造隐栖堂等31个消费新场景、甜也咖啡等28个夏季主题纳凉点、海棠书社等20处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聚焦文旅项目招引,落地迷昜古城旅游休闲街区等重大农文旅体康项目30余个,总投资超80亿元。聚焦做强文旅市场,培养扶持米易县颛顼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2个本地龙头企业,引进全季酒店等28个知名品牌,培育康养机构500余家,引导餐饮、住宿等41家行业标杆企业成立康养旅游协会。
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县域外。米易主动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打造北接成渝地区、南连滇西北地区的旅游通道。同时,以“千里万里·米易等您”为主题,到北京、上海、西藏等20余个省区市开展宣传推介110余场次,与6个目标客群城市文旅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024年,米易上榜“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在攀西大地的褶皱里,米易正如一位巧匠,绘制一幅全域旅游3D图,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米易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