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南的瑰丽版图上,雅砻江畔有一颗璀璨明珠,以悠悠大笮文化为筋骨,以丰饶的物产资源为肌理,勾勒出美丽的盐边县。
当晨雾从二滩湖面升起,盐边的山峦被镀上一层金边。在这里,火把照亮了千年驿道,温泉浸润着攀西裂谷,大峡谷的一顶顶露营帐篷,芒果林的一片片金黄硕果,正以山川为谱、人文为韵,交织出一曲文旅康养的融合乐章。
滋味盐边,正以“养眼、养身、养心”的三重维度,重新定义“诗与远方”。
文化赋能:深挖在地IP
“你从昆仑山走来,化作若水滋养万代……”盐边大型原创话剧《雅砻江水天上来》巡演现场,响起阵阵掌声;2025年初,电视剧《驻站》在央视热播,主要取景地之一红格镇联合村(剧中东寨村)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25年3月22日,盐边傈僳族服饰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让深山中的非遗作品在现代时尚语境中绽放新生……
在文旅画卷上,文化是深邃的内涵。盐边古称“大笮”,千年来各民族交汇融合,在地域内形成了特征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形态,即大笮文化。近年来,盐边大力实施大笮文化生态修复工程,让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利用中发展,让文化瑰宝在凝心铸魂中焕发生机,文化赋能让盐边在地IP持续“出圈”。
深厚的历史文化赋能——近日,一处全新的“网红”打卡地盐边记忆街区悄然亮相,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盐边食堂、家电维修店等场景,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时光回溯,盐边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南丝绸之路、闰盐古道、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从三线建设,到二滩移民搬迁,再到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盐边步履不停。
多元的民族文化赋能——2024年7月27日,格萨拉少数民族火把节在格萨拉彝族乡举行,吸引游客超3万人。2025年2月4日清晨,随着三声铜锣响彻山谷,永兴镇新胜村的百年古树前,延续300余年的“仡佬族送年节”拉开帷幕……这片土地上,居住着汉族、彝族、傈僳族等31个民族,让盐边拥有灿烂的民族文化和1547项丰富的文旅资源。
焕新的非遗资源赋能——2025年5月24日,盐边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的木楞房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贺正芬在教孩子们制作傈僳族传统手工艺品“见面猴”,她介绍,傈僳族服饰将与知名潮玩品牌合作推出系列盲盒。盐边现有4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非遗工坊7个、传习中心4个,展示着传统与现代交融、民族与时尚牵手的盐边文旅形象。
特色的饮食文化赋能——2025年5月28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拉开帷幕,盐边油底肉、盐边牛肉、盐边羊肉米线亮相现场美食市集,亦川亦滇、麻辣鲜香的“盐边菜”在美食百花园里独树一帜,形成了松露传奇、椹时美宴等五大主题宴,以及红骨羊、铜火锅、手抓饭等12道风味餐。
旅游提质: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盐边县提出,紧扣“红格一座城、二滩一湖水、北部一片山、盐边一桌菜、非遗一枝花”核心文旅资源,构建全时、全龄、全域旅游格局。
目标如何实现?项目建设加速推进——2024年3月,总投资6亿元的盐边红格天沐温泉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动工建设,助推当地温泉产业发展。2025年5月,在红格镇新民村,金芋健现代农业公园项目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旨在打造一个集观光农业、休闲娱乐、科研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近年来,盐边积极引进江苏漫耕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浙江铭扬文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天沐温泉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文旅头部企业,谋划打造“漫游二滩湖”系列项目,加快推进红格天沐温泉旅游度假综合体、昔格达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形成文旅拳头产品。
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5月8日晚,桐子林镇的一座旧厂房内,不时传出阵阵歌声,一个集餐饮、小型演出与文化展陈于一体的新型消费空间——南庭雅舍正式开业。最近,天际线房车露营公园又新增几个单体集装箱酒店,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五一”假期,房车露营地的位置不够,停车场里挤满了自驾游车辆。通过积极发展露营旅拍、研学旅游、体育赛事等新业态,盐边建成马掌溯溪、天际线房车露营公园等露营旅拍休闲营地7个,创建省、市级研学基地6个,打造金芋别院、南庭雅舍等一批新晋“网红”打卡点。
农文旅融合发展——坐落于永兴镇作坊村的马掌溯溪露营地,距离箐河瀑布不足2公里,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和游客前往体验。在红格镇联合村,来自北京的70名师生走进三味蔬屋图书馆,用采摘的新鲜蔬菜制作“蔬福茶”,体验了一场特殊的乡村研学之旅。通过引进余粮乡创、锦府驿、无所事事等文旅企业,盐边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农房、闲置土地等资源,差异化培育特色民宿、康养旅居等特色产业,建成红格脐橙、惠民果桑、国胜茶园等采摘体验园,昔格达田园综合体、联合村特色民宿聚落等农文旅综合体,形成了“春采茶、夏避暑、秋摘果、冬康养”四季产业链。
康养增值: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笮山若水,冬暖夏凉。“来这里康养、过春节,主要是喜欢这里的气候。”每年11月,成都市新津区市民周先生就会携家人来到红格镇康养旅居。
盐边气候独特,地处北纬26°,年平均气温20.3℃,森林覆盖率达65%,是全国知名的综合性亚高原训练基地和康养度假胜地。近年来,当地“康养+”产业蓬勃发展,被评为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
康养+旅居——6月10日,来自成都的姚顺英一行在红格镇昔格达村打卡拍照,她对此行非常满意,“空气好,夏季清凉,物价不高。”依托昔格达田园旅居康养村、红格七社民宿集群、联合村民宿群落等,盐边实现“旅居+民宿+康养”的深度融合,游客在自然生态间体验农耕、水果采摘、艺术创作、赏花怡情。城区则以县城有机更新为抓手,让同缘公园、马掌·KUANG野营地、金芋别院、凤栖若木等串珠成链,让游客尽享“小县优城”慢生活,每年吸引康养人群超万人。
康养+医养——“泡温泉,打水仗,吃水果,我儿子简直玩疯了。”2024年12月,来自西安的吴女士带着孩子,来到红格温泉游玩。红格温泉是较为少见的氡泉,含偏硼酸、锶、氟等60余种矿物元素,具有极高的康养理疗价值。当地积极构建“温泉+住宿+餐饮”一站式服务体系,让游客享受集温泉SPA、游览观光、美食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时光。同时,当地以“大笮国医馆”为核心载体,打造紧密型中医药医养融合共同体,为康养人群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建成全市首个县级公立医养机构,提供80张医养结合床位及635张护理型床位,服务康养人群超5200余人次。
康养+运动——“盐边亚高原的地理位置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2024年11月,四川省游泳队教练潘立书带领队员在盐边县综合运动馆冬训。2025年2月16日,盐边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余名专业选手与跑步爱好者,成为一道道流动而靓丽的风景线。盐边已建成目前全省最大的综合性亚高原训练基地,并接连引进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户外休闲运动,打造具有盐边特色的体育运动品牌。
盐边正以文旅产业为笔,以高质量发展为墨,强力推进康养名县行动,坚持把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康旅产品,迭代催生康养产业2.0版本,书写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图片由盐边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