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7月1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米易县人民政府科技支撑“一院三中心”建设签约暨授牌仪式举行。
签约暨授牌仪式现场。米易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标志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攀西山地农业产业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攀西南繁创新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攀西特色农业综合实验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攀西成果转化中心正式落户米易。
记者了解到,此次院县合作的总体目标,主要是通过建设“一院三中心”高能级科技支撑平台,在农业产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提升产业科技支撑水平,推进四川省南亚热带作物种业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
“一院三中心”是什么?
攀西山地农业产业研究院:
核心功能主要是,为山地农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技引擎;为山地农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供产业纽带;为山地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咨询提供决策智囊。
其短期目标主要是组建核心研究团队,初步建成覆盖攀西主要特色产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平台等;长期目标包含攀西山地农业现代化模式在全国相似地区得到应用推广,成为重要的山地农业政策咨询智库等。
攀西南繁创新中心:
核心功能主要是,基础研究与种质资源创新;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引智育才促创新等。
短期目标包含,引进5-10个国省级科研团队或领军人才,建立专业工作站等;长期目标包含,建成南繁战略备份基地,繁殖保存南亚热带资源2000份,创制花青素、钙锌硒等功能性作物种质新材料30份等。
良种繁育。兰楠 摄
攀西特色农业综合实验中心:
核心功能包含,加代繁育与良种快繁,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与集成,如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稻菜轮作关键技术攻关、采后保鲜与加工研发、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等。
短期目标包含,引进番茄、水稻等100个新品种,研发嫁接育苗、集约化育苗等技术10项等;长期目标包含,建立基础种质资源圃;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温室—大田一体化研发体系和覆盖基因挖掘—品种设计—良种繁育—配套技术的全链条创新能力等。
攀西成果转化中心:
其核心功能主要是,技术熟化与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产业联动与市场对接;知识产权运营与成果管理等。
短期目标包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番茄、水稻等阳光米易新品种及产品3-5个等,长期目标包含,“四新五良”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面积达2万亩,亩均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等。
为何选择攀枝花米易?
据悉,攀枝花地处川滇交界,以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立体农业发展格局。从海拔1500米以下的南亚热带作物区,到2500米以上的高山生态区,当地既有规模连片早春蔬菜、特色水果的产业基础,也面临“大而不强、特而不优”的突出矛盾。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该院与米易开展紧密科技合作,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签约暨授牌仪式现场。 兰楠 摄
双方联合实施的“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集成推广旱育稀播、宽窄行栽培等6项核心技术,引入“核两优7号”“川康优丝苗”等耐热抗病优质稻种,百亩超高产攻关片水稻亩产达932.5公斤,千亩示范片亩产861公斤,带动项目区粮食产量平均提升10%以上。在米易建立番茄新品种试验基地,累计引进示范品种100余个,筛选出“川粉红1号”“川果番1号”“红硕1903”等优质品种,技术辐射全县8万亩番茄主产区。科技支撑稻菜轮作基地扩至10万亩,形成“冬春菜-夏秋粮”高效模式。
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共建“一院三中心”,其核心就是要打通从实验室育种到市场终端的全产业链条,打造西部种业产研融合标杆,推动攀西从“山地农业资源高地”向“现代农业产业高地”的跃升,因地制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