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在路上|小茶具大舞台,攀枝花对口帮扶工作队成木里非遗“经纪人”

2022-08-25 10:51: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罗向明

李正国 马权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唐央的篾盒,东朗的茶罐,麦日的茶碗,是凉山州木里县民间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在当地,传统手工烧制茶具制作不仅成为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深受当地游客和百姓的喜爱,为非遗传承人带来了收入。这小小茶具,引起了攀枝花市第六批对口帮扶工作队的注意。

木里传统手工烧制茶具。

初到木里,攀枝花市第六批对口帮扶工作队成员、挂职木里县文化馆副馆长朱擎锐迅速投入乡镇,经过14天的下乡调研,基本摸清了木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第一天下乡,进门农户就递来一杯酥油茶,一下子就被茶碗吸引住了。”朱擎锐说,茶碗是由实木加金属制作而成,“看起来很精致,也很有民族特色。”

边喝茶,朱擎锐边向身边同事打听,“听说这种精美的茶具正是当地非遗传承人制作的,已经流传了数十年。”喝完手中的酥油茶,朱擎锐心里有了一个想法:搭建舞台,让村里的手艺走出大山。

木里牛羊毛手工产品。

结合攀枝花市对口帮扶项目,朱擎锐积极申报了非遗传习所建设项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在木里建设5个非遗传习所,保护、传承非遗,并对非遗产品进行展销。”朱擎锐介绍,眼下,正在建设牦牛展厅非遗传习所,展示牛羊毛手工编织技艺,建成后将针对游客开设手工体验区,同时展销牛角和牛羊毛制品。

不仅如此,木里县非遗资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全县27个乡镇,已经挖掘整理丰遗项目55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4名,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医药和民俗、手工技艺等6大类,并建立了非遗保护名录体系。

木里牛羊毛手工产品。

下一步,攀枝花对口帮扶工作队将关注木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特别是具有特色的各类非遗工艺品,邀请相关专家结合木里县非遗产品特色,指导文创产品开发,将非遗制品商品化,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受访者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