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紧扣精准扶贫补“短板”幸福东区一个也不能少

http://www.scol.com.cn  (2015-12-10 10:24:52)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王云  

    对口帮扶边远民族地区 打赢脱贫攻坚战

    3年来,东区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以项目援建为抓手,以民生保障为核心,以增收致富为目标,整合支援力量,创新支援方式,全力以赴推进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80万元,完成多个基础设施改善、职业技能培训、产业互助增收、教育文化建设、医疗卫生提升等对口帮扶项目,举全区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如今,盐边县共和乡和坪村村民安康可以穿上新皮鞋,骑着摩托车去赶集了。这是他做梦都没想过的。“以前一下雨,道路泥泞,根本无法走,但现在不同了,从村到乡全是水泥路,穿皮鞋都可以赶集了。”安康说。

    这样的变化源于2012年攀枝花吹响“对口支援边远民族地区跨越发展”集结号,按计划,东区对口帮扶共和乡。

    如今,3年多时间过去了,一笔笔资金、一项项技术、一次次合作,改善了共和乡的基础设施,开阔了村民的眼界,拓宽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路。

    3年来,东区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帮扶方向。东区积极主动协助盐边县共和乡编制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确定了项目援边、产业援边、干部援边、人才援边、教育援边、科技援边等多种支援方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

    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发展瓶颈。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共和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要致富,先修路。对此,东区制定出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三年计划,梳理出三迷路、集镇环线、河坝路等一批亟须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并分年度逐步启动实施。3年来,东区累计实施公路硬化、集镇改造、桥梁建设等项目9个,直接解决共和乡4000人出行难问题。

    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流动,提升了农副产品销售价格,降低了物流成本,仅此一项每年直接带动农户增收上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路、致富路。

    扶贫先扶智。针对共和乡信息闭塞、养殖种植技术及发展观念落后的问题。东区采取派出挂职干部、专家进村培训、企业进乡商洽、多种技能培训等有效举措,开展综合“造血”帮扶,在提高共和乡村民致富技能的同时,改变了村民靠天吃饭的传统发展观念,提升共和乡发展软实力。

    3年来,东区开展专业种植养殖技术培训5次,培训人员200人次;组织11家企业到共和乡进行商贸洽谈,实现销售额数万元;为500人次农村劳动力提供计算机、驾驶、焊工、电工等技能培训。

整合各类资源,构建社会帮扶体系。东区坚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对口援边工作格局,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充分整合辖区教育师资、医疗卫生、科技商贸、市场销售等各类资源优势参与对口帮扶。累计争取企业和社会资金150万元,实施了爱心助学、扶弱帮困等一批公益活动,形成了全民参与、合力支援、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首页上一页1234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